港股私有化掀小高潮 低估值低成交是主因

港股私有化掀小高潮 低估值低成交是主因

admin 2025-01-08 香港日常 9 次浏览 0个评论

港股私有化掀小高潮 低估值低成交是主因

  证券时报记者 钟恬

  2024年,港股再掀私有化小高潮。

  在海通国际、锦州银行、维达国际等港股公司相继因私有化退市之后,临近2024年底时又有一批公司官宣私有化计划,席卷了众多行业,当中不乏复星旅游文化、首创钜大、金利来等曾经声名远扬的明星企业。

  对此,业内人士看法各异。宏高证券投资经理梁杰文担忧,优质企业通过私有化“离场”,可能会出现恶性循环;而北京九圜青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陈嘉禾则认为,私有化频发对香港市场有正面影响,除了给沉闷的股价一个提振外,还能使优质公司变得稀缺,促进股价上涨。

  1 再现私有化小高潮

  2024年12月30日,内地小型家电制造商Vesync复牌后股价放量大涨25.71%,成交金额放大了超过20倍,达到5778万港元。在复牌之前, Vesync宣布了私有化计划,现金作价为每股5.6港元,较12月10日(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溢价逾33%。

  据Wind统计,自2019年至2021年,港股私有化案例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2019年,仅有9家公司完成私有化,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跃升至17家,2021年达到24家;不过,2022年以后私有化主动撤离的港股公司数量有所下降,2023年为12家,而2024年则回升至15家。

  临近2024年底时,复星旅游文化、首创钜大、捷芯隆、复宏汉霖、金利来、利福中国、融信服务、堡狮龙等一批公司争相公布私有化方案,掀起一股强劲的浪潮,使港股市场的私有化现象愈发引人瞩目。

  从行业分布来看,私有化公司涵盖多个领域,其中消费零售、生物医药、房地产等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消费零售方面,2024年12月17日晚间,金利来集团发布公告称,要约人建议以计划安排方式将公司私有化,每股现金1.5232港元,现金代价最高4.64亿港元。金利来由“领带大王”曾宪梓于1968年在香港创立,1984年进入内地市场,产品逐步拓宽至男士正装、商务休闲、时尚休闲、服饰、男女皮具皮鞋等。

  近期有相同动作的服装企业不止金利来,2024年10月15日堡狮龙宣告,李宁家族控股的非凡领域在收购公司4年多后,计划将其私有化。堡狮龙曾经辉煌一时,与佐丹奴、班尼路并称为香港服饰三巨头,为当时香港及澳门最大的服装零售集团。

  生物医药方面,除了赛生药业已在2024年7月8日挥别港股之外,12月16日晚,复星系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复宏汉霖宣布寄发对公司进行私有化的综合文件。

  2 流动性不足是主因

  在港股市场中,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的原因多种多样。

  资深市场人士桂浩明总结,公司选择私有化有些是因为股价严重偏低,有的还跌破净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继续在二级市场交易,客观上存在着被收购的可能,“还有的因为股价比较低,公司丧失了融资的能力,但作为上市公司还要接受监管,这样上市的意义已经不大,选择私有化可以减少一些管理上的麻烦、降低管理成本”。

  复星旅游文化的公告显示,截至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024年11月26日),其前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股份日均交易量分别仅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13%、0.12%及0.09%。从2021年2月17日的最高点至最后交易日期,恒生指数下跌38.4%,而复星旅游文化的股价同期下跌了65.6%,表现逊于恒生指数。

  被非凡领越收购的堡狮龙,业绩持续亏损,股价也降至1港元以下,成为“仙股”。

  公司股票流动性低,也是多数公司走上私有化道路的重要原因。以复宏汉霖为例,自2019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以来,其股票大部分时间在相对较低的价格范围内交易且交易量低迷,导致公司从市场融资的能力受限。

  金利来也表示,鉴于市场上的股份成交量偏低,而公司于过往20年来并无利用其上市地位进行集资活动,上市地位对公司业务及未来增长的筹资来源已变得无关紧要。

  对于这些萌生“退意”的上市公司来说,纷纷期待完成私有化后尤如破茧重生的蝴蝶,在业务布局与资本运作层面开启全新征程。

  日前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表示,未来将更加强调有进有退,退出那些非主业非核心的资产,退出重资产;进的方面,则要坚决强调聚焦主业,聚焦到已经形成优势的产业。“今年复星做了两个私有化,一个是复宏汉霖,一个是复星旅游文化。医药和旅文这两个板块,就是我们已经形成优势的产业,希望在私有化之后,未来能够更加灵活地加快发展。”

  首创钜大表示,如果私有化顺利实施,公司有望更有效地获得首创集团及首创城市发展集团的支持,增强首创集团内部的业务协同及资源整合。金利来在公告中称,成为私人公司后,公司能够针对目前的运营状态制定其他更长远的战略决策,而不受资本市场预期、监管成本、披露责任或短期市场及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3 背后的价格博弈

  多数宣布私有化的公司与Vesync、复星旅游文化、A8新媒体一样,在宣布私有化后股价暴涨。

  陈嘉禾认为,从历史上看,私有化被认为是上市公司的一大利好,它证明了公司是有钱的,“陷入债务危机的公司很少去搞私有化,提出私有化起码首先证明大股东或者提起私有化的一方,账上的现金是比较充裕的。同时,私有化一般会有溢价,这也证明大股东认为上市公司的资产有价值”。

  “另一方面,被私有化的公司股价通常不会上涨至私有化价格。比如说,公司现在股价是5港元/股,私有化要约的价格是7港元/股,那么通常公司股票会涨到6港元/股多一点,也就是说,股价会较私有化价格有一个小小的折让,折让大小取决于市场认为私有化成功的概率,概率越大,折让幅度就越小,如果觉得私有化可能不成功,折让幅度就会相对较大。”

  在桂浩明看来,投资人在知道公司实行私有化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卖掉股份,而公司大股东为了顺利完成私有化进程,也会适度地抬高股价。“也就是说,通常私有化价格相比市场价格有一定的上升,比如上浮20%至30%。”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堡狮龙。按2024年10月16日非凡领越收盘价每股0.54港元,以1对5的比例换算,相当于每股堡狮龙为0.108港元,不过,当天堡狮龙收盘价每股0.123港元,相当于折让了12.2%。由于作价较现股价低,堡狮龙次日复牌大跌16.3%。

  香港博大资本国际总裁温天纳认为,私有化就是选择一个股东认为较为合理的价格,收回公司股权。通常这个较为合理的价格或许远高于市场的交易价格,所以在宣布私有化后,公司股价会突然飙升至私有化的提议价格,直至整个私有化结束为止。甚至有些时候,股价会飙升至超越私有化价格,从而迫使私有化提议方提升私有化价格。

  “私有化是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一场博弈,大股东与小股东对企业价值的理解存在差异,在大股东提案后,部分股份占比大的公众股东对私有化能否通过存在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他们有可能让私有化无法通过,从而导致私有化提议方提高价格。”温天纳说。

  4 市场生态的利弊之争

  对于近期私有化现象的频繁涌现,陈嘉禾认为,主要跟港股市场估值比较低有关,“目前港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无论是在整个中国区还是在全球,基本上是最低估值的市场之一”。

  梁杰文担心,越来越多优质企业通过私有化“离场”,会使港股走向一潭“死水”,如果港交所或监管机构未能及时检讨,可能会出现恶性循环。温天纳也认为,私有化频频出现并不是好事,反映出市场估值低已经存在跨行业跨板块的情况,毕竟单一企业私有化与众多企业均私有化反映出不一样的情况,因此港股需要继续加强国际市场的特质,将企业引进来,将投资者也引进来,说好港股故事,说好中国故事。

  从公司层面上看,桂浩明认为,本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一家公司在自身发展状态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实施私有化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大量集中出现这种现象,作为一个证券市场还是需要多加反思,为什么无法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运行的环境。

  陈嘉禾则持相反意见,认为私有化频发对港股市场有正面影响。“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市场,一定有人走有人来,股价低的时候有公司私有化走掉,然后股价高的时候有公司回来进行IPO,都是正常的事情。事实上,当这些公司宣布私有化的时候,对已经很沉闷的股价就是一个巨大的提振,这对于刺激投资者信心来讲是一件好事,“因为大家觉得市场比较低迷,流动性不充裕,所以都不买了,而大股东愿意私有化,说明市场里面好东西还是很多的,所以又会有人愿意来”。

  “而且私有化会导致市场上的好公司慢慢减少,就会使剩下的上市公司在投资者的眼里变得稀缺,那么它稀缺了以后股价就更容易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公司私有化退市之后,有意转道到其他交易所上市。

  温天纳认为,港股近年表现较为平淡,而很多产业在国际的对标市场却表现耀眼,在港股市场估值低于环球市场之际,不排除部分公司在退市后转往其他市场,包括A股市场。

  对此,梁杰文表示,能理解上市公司私有化后,转道到一个较高估值的市场重新上市的做法,“这是一个创造利润的行为,很合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三拍网络,本文标题:《港股私有化掀小高潮 低估值低成交是主因》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